近日,苏北人民医院一名刚出生的婴儿,出现了极其凶险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使用LISA技术,助其转危为安。
不久前,胎龄30周、体重仅1.36kg的早产婴儿在苏北人民医院出生。可刚一出生,孩子就出现气促、面色及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吸气性凹陷等呼吸困难的症状。
情况危急,医护人员立即将患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结合其胸片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原来,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完善,特别是肺泡细胞发育不成,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肺泡萎陷和肺顺应性下降,极易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早产儿致死的主要原因。
情况危急,医院新生儿科决定采用LISA技术。该技术是指在无创通气的状态下,通过喉镜或可视喉镜将细导管置入气管内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从而提升肺顺应性、改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氧合的技术。
操作过程中,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布主要依靠患儿自主呼吸,这样操作具有给药方便、近远期创伤小等优势,对有自主呼吸无需机械通气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救治技术,尤其适用于极早产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
医生介绍,相比传统技术,LISA的优势在于可视喉镜下将细管置入,操作更简单、细管置入替代气管插管,减少对声带及气管黏膜的损伤、PS运用过程无需加压通气,避免PS运用过程中较高压力或过度肺膨胀导致早产儿肺损伤、缩短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减少远期并发症产生等。
经过治疗,患儿终于转危为安。据了解,近日,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已采用此项技术成功救治了两名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其中一例已治愈顺利出院。 通讯员 汤佳 蒋潇潇 记者 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