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劲擤鼻涕孩子听不见了这些习惯正在伤害你的耳朵

2023年03月 03日 08:45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绘图 沈江江

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11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据相关统计,我国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其中儿童患者约为200万人,此外,听力障碍者数量还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有资料表明,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

记者从城区各家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受损的患者不在少数。专家提醒,市民在生活中要有科学爱耳护耳的意识和知识,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切不能久拖不治。

耳疾1

先天性听力受损

发作时,鼻子都要被揪烂了

小乐(化名)因为从小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力一直不好。虽然一直戴着助听器,但不能做激烈运动,以防听力受损导致耳聋。

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关兵博士介绍,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种隐性遗传性听力障碍性疾病,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1%-12%,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内耳畸形。该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感音性听力下降,可伴有咳晕或耳鸣症状。婴儿或幼儿在出生的前几年内常有听力,但出生几年后可能会突然出现听力损失。

因为在学校激烈运动,小乐突发双耳完全听不见,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听力还没有恢复。“小乐的大前庭导水管异常扩大,刺激耳蜗毛细胞受损,助听器已经没有效果了。”在关兵的建议下,家长接受了给孩子植入双耳人工耳蜗的建议。随后,小乐进行了双耳人工耳蜗植入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学习,目前他重新获得了听力,也开始正常上学了。

专家支招

在苏北人民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不在少数,多为儿童以及老年患者。“有些遗传性耳聋的儿童以及老年性耳聋的患者其实是原本有听力,但是因为疾病或者环境导致听力丧失,这部分人群如果不治疗,会因聋致哑。”关兵表示,而植入人工耳蜗后,他们本身有语言和听力基础,康复学习相对也更容易,效果也更好。

耳疾2

突发耳聋

熬夜蹦迪,次日右耳听不见了

“在门诊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耳聋患者。”苏北人民医院耳内科副主任医师常玲美介绍,之前曾接诊一个年轻人,经常晚上去酒吧蹦迪,酒吧音乐声音很大,并且该年轻人经常熬夜疲劳,生活作息不规律。一次蹦迪后,他凌晨突然出现右耳耳鸣和耳闷感,整个人感觉天旋地转,并伴有恶心呕吐,他以为是疲劳过度,但次日早上起床还是头晕得厉害,接电话时右耳几乎听不见。

随后,该年轻人来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中度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治疗,一周后,他的眩晕感消失,耳鸣症状减轻,损害的听力也慢慢得到了恢复。

“听力损失就是听力下降,严重的听力下降叫耳聋,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神经性耳聋,这个主要是内耳毛细胞听神经受损导致的听力下降;第二种就是中耳炎鼓膜穿孔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常玲美介绍,当前听力受损人群越来越年轻化,造成听力受损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长时间佩戴耳机、身体过度劳累、随意用硬物掏耳朵、经常出入音乐分贝较高的娱乐场所等。

据了解,突发性耳聋症状是耳聋、耳鸣,头晕目眩,有人严重到连路都走不了。医生分析,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耳部周围微循环障碍,损伤了毛细胞,造成突发性耳聋。 据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多在三日内听力急剧下降。“特别是气温变化的季节,患有耳病的人耳聋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天气冷暖变化后,人体内耳毛细血管供血功能直接受环境影响而收缩,耳部的迷路动脉是血管唯一的供应源,一旦出现痉挛,则出现突发性耳聋。”另外,无耳病的人也会因受风寒感冒、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影响而出现耳聋。

专家支招

专家建议,大家最好晚上10点之前就寝;平时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此外,突发性耳聋还与情绪紧张、激动都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女性,特别容易出现突发性耳聋或者眩晕的现象。

耳疾3

分泌性中耳炎

使劲擤鼻涕,孩子听不见了

“孩子感冒快好了,却喊耳朵听不见,疼得想哭。”6岁女孩晓晓(化名)的妈妈忧心忡忡地说。扬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治中医师、博士袁媛为孩子检查后发现,孩子鼓膜内陷、听力下降,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袁媛说,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以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这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和孩子患感冒关系很大,因呼吸道感染而引发了分泌性中耳炎。

她介绍,连接鼻咽和中耳有一个重要管道结构——“咽鼓管”。呼吸道感染后,大多数感染者的鼻腔会分泌出大量清水样涕甚至是黏脓涕,鼻腔内分泌物不能充分引流,经过后吸、倒流,病毒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至中耳。

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是孩子患分泌性耳聋的主要原因。袁媛说,孩子大都会把两个鼻孔一起捏起来,然后使劲去擤鼻涕。这个时候,鼻腔封闭,口腔也封闭,鼻涕的压力只能往咽鼓管方向去挤,鼻腔里的脓性分泌物就可以通过咽管逆行感染,通过逆行感染中耳腔,诱发中耳炎。孩子的咽鼓管短、平、直,不像成年人那般有一定的角度。所以,鼻腔里的脓性分泌物和细菌更容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到中耳腔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孩子会有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朵疼痛等症状。”

专家支招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袁媛表示,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饮食平衡,作息规律外,家长们还要经常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应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将分泌物擤出。”

耳疾4

神经性耳鸣

耳机摘了,嗡嗡声还是持续不断

这几个月来,“90后”小伙小秦(化名)一直被耳朵里的嗡嗡声折磨得痛苦不堪。

小秦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为了全神贯注地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他上班时总喜欢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后来下班后,他也舍不得摘下耳机,到哪儿都塞在耳朵里。

结果,有一天,小秦突然发现自己把耳机摘下来,还是会听到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他说,这种耳鸣的声音特别折磨人,忙起来会忘掉,可一旦静下来,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就感觉耳朵里一个劲地响着。

“是神经性耳鸣。”袁媛为其检查后表示,耳鸣病因非常复杂,有听觉损伤(强噪音)、耳垢、感染、药物的副作用、鼓膜穿孔、中耳积液、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还有人会出现听力衰退,还伴有眩晕、耳胀闷感、抑郁等症状。小秦这类的耳鸣最令人叹息。“因为自己的不注意,长时间戴着耳机造成,噪声刺激其内耳毛细胞,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袁媛表示,目前青少年暴聋症明显增多,与长期戴耳机有关。长时间佩戴耳机,将造成耳部供血严重不足,并造成耳部细胞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患上“职业性失聪”,若仍处于嘈杂的环境中,就会逐渐由短暂失聪演变成永久失聪。

专家支招

如何预防神经性耳鸣?首先要避免噪音刺激,如果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噪音,要注意防护佩戴隔音耳塞。其次,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就将其摘下来,让耳朵休息一下。再次,生活上要注意饮食,注意早休息,避免熬夜,经常锻炼身体,防止耳老化。“如果感觉到高音调耳鸣,如出现蝉鸣、汽笛声、金属声等,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诊治,避免出现终身性耳鸣。”

护耳小知识

保养耳朵,你学会了吗?

很多人都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和脸部,可是你知道吗?听力也需要保养。

听力的保养首先就是避噪声,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其次是戒挖掏。不少人喜欢用耳勺、棉签,甚至是火柴棒掏耳朵,这样做很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专家提醒,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耳朵也需要放松,经常按摩也是保养的一种。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对于目前兴起的一种流行的采耳,专家表示,习惯性采耳最为容易造成耳伤害。比如容易破坏耳内部健康环境,打破酸性环境的平衡。还容易造成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甚至造成耳损伤,容易损坏耳内膜保护层,引起听力损伤。

通讯员 汤佳 董娟

记者 王诗韵 张庆萍


责任编辑:刘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